《Weekly BIZ》以创新为主题,采访了中国经营界的三位名人。他们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报纸(以发行量为准)《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刘洲伟、中国知名经营学者、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中国第五大汽车制造商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
三人就中国企业应尽快推进革新意见一致,但就中国营造超越谷歌、苹果、丰田等企业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和时机等,看法有所差异。
◆中国企业为何要进行革新?
三人认为中国企业应尽快推进革新是因为经营环境的改变。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十年里成为“世界工厂”,但最近随着工资的上升和环境管制加强等,价格竞争已经不再可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处于向外国企业支付技术使用费后,仅靠1%至2%的微小利润艰难维持生计的状态。
-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
项兵表示;“现在,中国企业应从价格竞争转变为价值竞争。在中国应出现向全世界消费者提供新价值的谷歌、Facebook、星巴克等这样的企业。”
徐和谊表示:“目前,在中国汽车企业中最为热门的话题是,在中国能否出现像丰田一样的公司。中国汽车企业正在苦思,怎样才能掌握从一个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所需的核心技术。”北京汽车制定的目标是,在2015年前进入全球15大汽车制造商行列。
问题是中国企业的革新机制尚且薄弱。刘洲伟表示:“像阿里巴巴直接利用亚马逊(美国)、腾讯直接引入ICQ(美国)等公司的事业模型一样,中国企业无法摆脱C2C(Copy to China,直接进口海外企业产品或事业模型)。如果将美国企业的竞争率看作是100,那么中国企业的竞争率依然为60左右。”不过刘洲伟分析称,在C2C过程中快速缩小了技术差距。徐和谊表示:“如果将世界最强的汽车企业水平看作是100,中国企业目前还仅为50,而在环保汽车领域,中国企业达到70到80。”
就目前在中国比较接近“革新”的企业,项兵选择了太阳能企业顺泰和赛维LDK,以及通信企业华为。其理由是,通过跨国经营在世界市场扩充资本,并攻占世界市场。刘洲伟表示:“使用中药生产抗疲劳饮料,在中国销售量超越可口可乐的饮料品牌王老吉等服务产业和IT产业,正在接近成为革新企业。”
◆中央的创新政策,结果会怎样?
中国在第十一个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强调了自主创新,并投入了庞大的预算。中国研究开发预算在过去10年里增加了近6倍。围绕中国创新政策的主要争论,就是在这里产生——中国在这个自上而下纵向结构的社会里,创新能否可行?
西方国家认为,创新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开放性和多样化的条件。美国著名创新理论家、硅谷的斯坦福国际研究所(SRI)CEO柯蒂斯•卡尔森表示:“自下而上的创新虽然有些混乱,但属于明智的选择。而自上而下的创新虽然秩序鲜明,但却属于不明智的选择。”这是对中国的创新持怀疑态度人士的主要看法。中国经营者之间的意见也是各不相同。
刘洲伟认为,像现在这样由中央政府动用资源的方式会导致资源浪费,因此很难取得成功。其理由是,很难应对市场,而且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费。他说,这种政策是否存在可持续性,在工商管理学院之间也产生了争论。刘洲伟主张,应参考地方政府采取的通过风险资本和私募基金援助个别企业的方式。
相反,项兵认为,即使主张创新的政府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介入,资源分配的扭曲也不会很大,而且这种扭曲会很快得到改善。项兵表示:“在中国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0%。90%的工作岗位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国企掌握能源等几个领域确实是事实,但在“公的”已经开始进入民间的情况下,不必过于担忧。”
◆在中国何时能够出现新的谷歌?
在中国何时能够出现威胁到韩国三星的“新的苹果”、“新的谷歌”等企业?
项兵表示,中国企业超越包括三星在内的世界顶级企业所需时间,“长的话10年”。但他在3年前曾表示,从中国企业经营者的水平来看很难出现创新企业。
-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
徐和谊表示:“中国汽车产业能否成功实现创新,从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在今后3、4年内就会有结论。”他说,从解决培养人才、产品开发、企业内部管理等三方面的问题的速度上,可以看出能否进入下一阶段的可能性。徐和谊说,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一代人无法做到,到下一代才有可能实现。北京汽车集团正在从美国底特律物色20名研发人力。今年3月,北京汽车集团在德国慕尼黑和斯图加特举行了招聘博览会,有近500名德国人前来应聘。
刘洲伟认为,像谷歌那样创新企业再出现的时间取决于教育。刘洲伟表示:“在中国,学校老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要做’。在这种氛围中很难出现像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和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一样的人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今后10年内中国很难出现新的谷歌。”刘洲伟强调称,为实现革新,不仅需要企业的不懈努力,还要像美国一样培养学生的创意和想象能力。他说:“在三星超越索尼时,我感到很兴奋。而如今三星不正在与苹果展开苦战吗?物质原本就很容易消失并被超越。重要的不是创新性产品,而是能够创造这种产品和企业的社会基础。”
-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